为何选择建筑系?
学习建筑就等同于去了解这个世界的一切。
自从接触建筑美学后,我便会改变阅读这个世界的方式。设计的过程等同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寻找和展现自己。
我认为建筑是多样化的,可以以数不尽的形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单单限制于我们每天在城市中见到的高楼大厦。
米兰大教堂,意大利
接触建筑学前, 我还未能够懂得欣赏世界各地的建筑。2018年的暑假,我和家人到欧洲去旅游。在罗马看到很多非常宏伟,神圣的教堂。但当时的我却没能够区分他们具体哪里不一样,只知道他们都属于教堂。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也有类似的经历,看到一个建筑不知道从何处开始欣赏。除了一句:”好好看,好美的教堂” 以外,不知道如何评价一个建筑的好坏。
佛罗伦斯百花大教堂,意大利
当时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普通的打卡地点。
梵蒂冈圣彼特大教堂的平面图时间线
在开始学习建筑后才慢慢发现一间教堂的空间规划,结构,形态 互相影响着彼此。同时,会随着时间的流动以及每一代建筑师不同的的想法而改变。
同一年,我怀着一试的心态,报读了香港大学的暑期体验课。这个课程虽然只有三周长,但却足以让我领悟到建筑的魅力和设计的精髓。我印象最深刻是那其中一个设计课题。
课题要求在一个斜坡上设计一个装置令两种群体可以一起互动。(比如老人家和小朋友的互动,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甚至有些同学举出更有创意和疯狂的例子:科学家和他的实验体。)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每年暑假会开放三周的建筑课体验课程来增加高中学生对科目的兴趣
本来听上去简单的课题,我却万万没想到设计起来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去不断尝试不同设计的可能性。我在挑战课题时一直想不通如何设计,久久不敢下笔画出我脑海中的图像。
我的导师看到我苦恼没有灵感的样子便坐在我旁边,拿起马克笔开始在纸上画了几笔。他问我还记不记得在中环的大馆展览厅看到的一个作品。他一边画者一边解释道这件作品虽然简单,但却包含着许多我意想不到的建筑特征和细节。
我后来才发现原来他指的是在香港扎根的建筑事务所Beau Architects和一位叫Gabriel Lester的艺术家联手创作出来的艺术装置,Nucleus。
那是一个很小的装置,长相有点像小朋友公园里的游乐设施。透过安装在架构上的灯光照射,红色的布条绽放着橘红色的荧光色包裹着小小的空间。让观赏者仿佛身处在某个果实的核心,并凸显了Nucleus这一主题。
我从这件作品中发现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空间。
(1)下层里面的空间更加地自由开放。垂吊的布条也创作出了柔软的边界,让小朋友可以开心地在布条之间追逐玩耍。外围的透明布条选择性地使用了磨砂面,凸显楼梯在立面上的斜线构造。
(2)上层则是十分规整的空间,如同一个迷你的环绕式走廊。让人们可以从高视角欣赏这个展厅和装置的下层空间。虽然官网没有做更详细的说明,但我相信艺术家和设计师可能有通过香港房屋建筑的天井构造得到灵感。
他仿佛就在回答当时我面对的课题,巧妙地用建筑结构结合了大人和小朋友的活动。
我意识到原来,建筑不一定是巨大的大厦或遥不可及的城堡。
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艺术装置,它依然可以拥有建筑的特征。从那刻起,我对建筑产生了从未有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决定从事建筑行业。
建筑可以在空间上带来惊喜,只要你愿意观察,留意人们不会在意的细节,你便会发现建筑和人的关系比你想象的要有趣许多。设计可以出现在极微小的细节之中,却足以为人的生活中带来更好的体验和乐趣。
(Photo Caption and Credits)
P1,2,3: 网络
P4,5: 作者本人
P6,7,8,9: NUCLEUS, 2018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ON GABRIEL LESTER'S SCULPTURAL INSTALLATION。TEAM: GABRIEL LESTER/POLYLESTER (ARTIST), BEAU (ARCHITECT), BURO HAPPOLD (STRUCTURAL ENGINEER)